【历下民政社工之解放路街道社工站】2024年7月工作简报

作者:马青萍       编辑:马青萍       复审:.       终审: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07      

解放路街道社工站以“1435”为整体运营机制,依托“3+3”圈层服务模式,聚焦优先重点群体,发挥特色服务群体、社区治理群体的支持力量,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联动共享资源库,回应多元群体需求,构建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完善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自建站以来,形成了“四微工作法”,获评山东省、济南市首批街道示范社工站,历下社工站年终考核中连续三年以第一名成绩荣获历下区“优秀社工站”荣誉称号,获评山东省“服务项目典型事迹”,荣获“历下区社区治理学院现场教学点”的荣誉称号。7月,社工站继续深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日常访视服务、分层分类服务以及“晨曦信号”守护计划,以及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工作。

一、数据统计

解放路街道社工站以优先重点群体、特色服务群体及社区治理群体为服务群体,聚焦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链接多方资源,以多样化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帮扶工作,优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推进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截至7月底,共开展小组活动3节次、社区活动4次,服务210余人次;联动5个社区,动态更新服务对象档案49户,其中社工站入户探访21户;组织培育支持引导志愿服务5次、服务70余人次,联动志愿者32人次;开展赋能培训5次,会商沟通3次,参加督导培训3次。

二、重点服务

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7月,社工站以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需求变化,联动多方资源,以入户访视、个案管理、社区、小组等方式,有效回应了其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并不断挖掘政策边缘、特殊困难的服务对象,不断更新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同时,社工站不断完善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的结构,及时将服务对象相关情况汇总并更新至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实时掌握服务对象动态数据变化。

基础建设常完善

7月,依据服务对象相关情况,社工站不断优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及时扩充相关维度及内容,丰富服务对象的相关数据及信息,不断优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共发掘9位服务对象,并将其纳入个案管理服务中心。

日常访视常跟进

7月9-23日,社工站以常态化日常访视联席机制为载体,联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围绕不同等级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探访跟进方式,常态关注服务对象近况,发掘服务对象最新需求,及时共享服务对象访视情况,动态调整服务对象服务跟进计划,并适时更新至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中,社工站共走访21户。其中以H某为例,详细阐述服务对象动态访视情况:

入户访视前,解放路街道社工站以电话形式与服务对象约定7月4日入户访视,团队内部设计访谈提纲,明确各自分工;基于前期入户情况,服务对象H已对社工站有了一定的认识,入户访视时,社工站向服务对象H表明来意,主动询问服务对象H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H参与社区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发现服务对象H的新需求,与其商定后续新的服务规划;入户访视后,社工站开展复盘总结,总结此次入户访视情况,分析服务对象H情况及需求,并将相关信息汇总更新至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

分级管理常更新

7月13-27日,社工站发挥日常访视联席机制,定期与解放桥社区、历山路社区、后坡街社区、青龙街社区、十亩园社区对接联动,及时共享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的日常访视情况,并联动社区以入户形式及时了解服务对象近况及需求,重新评定服务对象等级,适时调整服务规划,并及时更新至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截至7月底,更新服务对象49户。

分类服务逐精深

7月1-26日,社工站聚焦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精准识别其个性和共性需求,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支撑,联动社区,发挥共享资源库作用,通过小组、社区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性、信息性等多样化支持。共服务80余人次。其中,7月1日联合各社区以党建节为契机,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丰富了服务对象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了服务对象朋辈支持网络,共服务80余人次;7月11日,联合解放桥社区以串珠为媒介,开展1期串珠学习制作小组,服务8人次;7月26日,联合后坡街社区开展守护生命之花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对象健康素养知识,协助其掌握健康养生等相关技巧,共服务30余人次。

三、特色服务

“晨曦信号”守护计划特色服务项目

“晨曦信号”守护计划以高龄独居老人为核心,聚焦居家安全、社交网络等需求,联合后坡街社区,联动社区“智囊团”通过日常打卡的方式观察服务对象家中绿植生长情况,关注服务对象居家情况,发挥共享资源库作用,搭建多元社会支持体系。

晨曦守护在行动

7月中上旬,解放路街道社工站联合后坡街社区、社区“智囊团”开展以花为媒 “晨曦信号”在行动服务,以长寿花为媒介,为8位结对帮扶的高龄独居老人开启了鲜花配送服务,将专属的温暖和“安全的信号”送到服务对象家中。

7月,解放路街道社工站联合后坡街社区以小组形式开展了2期园艺互助小组,进一步拉近了小组组员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小组组员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小组组员对园艺的认识。

7月15日,解放路街道社工站与后坡街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共同探讨志愿者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引导其开展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的志愿服务,进而壮大“晨曦信号”守护计划的守护者队伍。

7月19日,解放路街道社工站引导后坡街社区的第二期夏令营以“慈善+养老”为出发点,与8位“晨曦信号”守护计划的服务对象结对,成为守护者,共同助力社区慈善志愿服务。

7月23、26日,解放路街道社工站与后坡街社区工作者、组织骨干及社区居民开展志愿者积分制度说明会,阐明了积分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积分细则的可操作性,招募了一批有特长的志愿者,为社区开展“晨曦信号”守护计划困难群体帮扶、日常访视、便民服务等储备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社交枢纽站常态化服务项目

7月,社工站坚持需求,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依托,联动社区,链接多方资源,为其搭建多元参与平台,开展了义诊、义剪、健康养生讲座等活动,共服务96人次。其中,7月17日,联合后坡街社区开展健康养生讲座,加深了服务对象对健康养生知识的理解,帮助服务对象掌握了健康养生技能;与此同时,解放路街道社工站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各社区开展夏令营活动,服务320余人次。

四、其他

社区社会组织效能发挥营

7月23、26日,社区“智囊团”发挥自身力量,协助社区商讨并制定积分激励制度,并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自己行动影响其他社区居民,引导更多社区居民成为志愿服务的储备力量。

7月25日,垃圾分类志愿先锋队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用自身行动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垃圾分类的队伍中,为营造美好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级精英学院赋能体系项目

7月,社工站以增能理论、优势视角为理论支撑,聚焦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的需求,通过面对面辅导、线上辅导等方式提供专项赋能,助力其发挥专业技能,有效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共服务32人次。其中,7月1、16日,社工站协助十亩园社区、后坡街社区梳理夏令营开营活动流程及系列课程,以便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7月31日,社工站协助历山路社区书记梳理工作总结PPT框架,有助于协助社区书记理顺PPT思路及逻辑,更好地呈现工作总结成效。

五、社工站建设

督导培训增能力

7月,社工站共参加督导培训3次,共计21个学时。社工站参加街道社工站年中总结暨结项评估说明会、实务阶段督导等方面的督导培训。在各类培训,社工站对撰写街道社工站年中总结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街道社工站结项评估的核心内容,理清了驻站社工的年中总结及结项评估的思路和逻辑,以便有效开展年中总结撰写及结项评估梳理工作。在各类督导中,督导老师回应了社工站在实习督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有助于总结督导经验,提升督导能力,有助于顺利完成实习督导任务。

联席共商话未来

7月16日,解放路街道社工站联席后坡街社区,以志愿者激励为契入点,以“晨曦信号”守护计划为例,就居民动员与赋能展开深入交流,通过精细积分管理与双重激励,激发社区居民热情与参与积极性,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技能与精神的双重成长。

六、工作反思

李舒:本月社工站持续聚焦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持续推进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同时组织各社区开展联席会议推进街道“慈善+”特色服务品牌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发挥“五社联动”作用,积极搭建社区多元治理体系。接下来,解放路街道社工站将持续聚焦多元主体需求,推进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切实有效回应多元群体需求。

李文婷:本月社工站在坚持服务对象需求与实用为导向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对象联动各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对象访视服务,回应服务对象陪伴、社会支持等相关需求。接下来,社工站将持续完善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困难群体帮扶进入常态化服务阶段。

王璟玥:本月社工站聚焦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切实需求,整合多元有效的社区资源,通过更新服务实施进程与资源摸排情况,维护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推进。接下来,社工站将继续深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常态化服务,积极回应低保、低边民政在册群体多元化需求,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下月工作计划

依据年度服务规划,社工站梳理服务开展情况以及指标完成情况,制定下月工作计划,一是继续深化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个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台账;二是持续联合后坡街社区开展“晨曦信号”守护计划,切实回应高龄独居老人在居家安全及社交网络等方面的需求;三是依据社区治理群体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开展专项辅导,回应其个性化需求,增强其回应困难群体的能力,引导其发挥真正效能,持续助力常态化访视服务及分层分类服务开展;四是做好结项评估筹备工作。